NG体育新闻中心

NG体育官网光伏发电分析报告

2024-10-21 21:27:5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发电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光伏电站行业的到了迅速的发展。至2013年我国光伏电站已达到了1716万-千瓦的装机总量。因为光伏电站的装设适用与任何能够取得光能的地方决定了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等特征。现在光伏电站实行并网运行,这就给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必须对光伏电站进行检测评估。经过相关研究一些检测系统被研发,本文将针对光伏电站特有的环境因素采用光伏电站集成检测系统设计进行阐述。

  (一)集成检测系统的特点。集成检测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通过集成检测系统的检查实现对光伏电站系统的控制和数据的采集。根据国家电网相关规定对光伏电站发电的电能质量、发电功率、低压穿越、防孤岛以及并网后频率的扰动等进行检测。其结构图如下:

  此系统主要体现如下特点:1、集成系统对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的控制,收集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2、光伏发电信息实时性较强。因为光伏发电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且电力系统运行时的参数变化迅速且频繁,所以对于光伏发电实施信息的检查至关重要。3、集成检测系统检测信息的可靠性。检测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以及相应的控制命令的准确可靠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正常运作。3、整体化设计,此系统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和数据分析同时进行,还能够自动生成分析报告。4、整体中又分由选择性的模块化设计,提高整个检测系统的兼容性。

  (二)光伏电站集成检测系统的功能。集成检测系统能够对现场设备和环境进行监控,之后把采集的数据分析传输至总网的功能。此外,由于此系统具有模块化设计的特点还能够进行选择性项目测试,例如对于电能质量,功率特性,低电压穿越和孤岛测试正色几个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由选择的进行测控。同时还具备对检测装置进行调节控制的功能。其系统功能图如下:

  系统的整体化结构便于统一管理,节约资源,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下图为基础检测系统设计的整体结构图:

  主工作台主要是接收各个装置检测的数据,再根据这些仪器检测到的的数据进行调整控制并发送控制指令。

  (一)主工作台的统一管理。把集成检测系统的整个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监控装置的融汇到一个统一直观的主界面,建立包含有各项检测数据的各项检测数据的统一平台。其中数据采集系统对整个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采集,避免多出数据采集造成资源浪费。项目测试系统的模块化,可根据不同测试项目的要求进行选择性测试。

  (二)集成检测系统的数据平台。数据平台的设计要具有对各测试装置的数据的采集,同时还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平台中的数据库为集成检测系统中的监控功能提供数据,它对各检测装置的数据和参数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各个系统之间数据的传递、交换和整体的数据共享。

  (三)系统设计中的增设功能。1、在集成检测系统中加入模拟调度系统,此系统是为了模拟调度中心对电站的输出功率要求,利用此系统能够做到和调度系统同样发送指令的功能。2、孤岛测试自动调节功能。改变之前的手动调节负载的方式,在此系统中事先输入指令,根据指令要其自行完成负载和输送功率的匹配。

  (四)对各项目的测试设计。项目测试采用模块化,具有选择性的结构,其内容包含了光伏发电的质量,低电压穿越,传输功率的特性,防孤岛检测功能,频率的波动等。1、检测电能的质量时通过质量分析仪采集电站的电能信息,并通过无线传输把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传送至集成检测系统,在集成检测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2、对于低压穿越装置的检测,由集成检测系统指令,模拟电网跌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及时采集相关的信息,通过整理分析之后评估光伏电站的低压穿越能力。3、对电站功率特性的检测,是利用模拟调度功能调节光伏电站的功率,气象装置利用无线电传输把相关数据传送到集成检测系统,之后电站并网的功率信息通过功率分析仪把并网点功率信息传至集成检测系统,经过GPS对时达到数据的同步共享。4、对于防孤岛装置的测试主要检测电站防孤岛的保护能力,是利用自动加载负载功能对模拟RLC负载做出自动调整,同时检测出此过程的参数,来计算防孤岛的保护时间的方式。5、频率波动。通过测控系统下达指令来控制频率扰动装置,在模拟电网频率保护的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对光伏电站频率波动的情况进行评估。

  (五)测试结果的处理设计。在测试完成后要进行整理总结做出相关的测试报告,在设计系统自动生成报告程序。按照测试报告内容的相关要求,仍采用模块化设计,利用系统数据库的数据,自动加载相应的检测数据,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测试报告,之后打印备用。

  (六)对集成检测系统的功能进行验证。对系统功能的验证,系统可根据要求对各检测装置下达指令,同时采集检测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作出整理分析最后出具相应的报告。之后拿实际数据、集成系统检测的数据和在旧方式下测得的数据进行核对。现以低电压穿越的数据值为例验证得出集成检测系统各项设置运行完好,数据准确可靠。

  对于光伏电站现场设备和环境的检测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本文中的集成检测系统通过各项设置的模块化检测和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其中一些设置的自动调节到最后系统数据统一化的管理,通过一体化的平台对光伏电站的各项性能进行监控和调节。这样集成检测系统的运用,提高了对光伏电站的检测效率,节约一定的资源,更是促进光伏电站的快速发展。

  [1] 李丹萍,葛强,谈磊.基于DSP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试验[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各国高校所开设的光伏专业是以培养能在光伏领域内,从事太阳电池、组件、发电系统设计、制造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学科角度考虑,都要求光伏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全面的光伏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光伏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普遍偏弱,成为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究其根源在于现在国内高校光伏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未形成系统化、可借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所以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光伏实践教学体系是开设光伏专业高校必须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专业主修能力是指本科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应具备和达到的专业能力。通过专业主修能力的提升,可以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渤海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光伏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在光伏人才培养方面,非常注重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培养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本文以光伏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从专业主修能力培养角度,介绍渤海大学光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情况,探讨光伏实践教学如何建立和如何有效实施等基本问题。

  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呈现出金字塔形结构,主要包括硅料、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等6个环节,其中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光伏发电系统环节。与这一产业链相关的岗位群主要包括:单晶(多晶)硅棒、硅片制造生产、光伏电池生产、光伏组件加工、光伏发电系统施工等。对太阳电池、组件及发电系统标准生成过程而言,可以将光伏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分为基础实践能力、基本实践能力和主修实践能力三个层次的综合,如图1所示。其中基础实践能力是所有光伏专业本科毕业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具体包括常规工艺测试能力、一般设备的操作能力和简单工艺结果的分析能力等实践能力;基本实践能力是从事某专业岗位所需的最基本的基础技能,是岗位群内通用的能力,包括工艺参数控制能力、设备维护和保养能力、实验过程设计能力等实践能力;主修实践能力是指运用专业技术完成某种岗位的任务,并通过分析研究可以进一步做出正确决策并实施管理的能力,包括特定工作岗位上需要的工艺和器件设计能力、工艺过程监控和调整的能力、设备维修和开发等实践能力。岗位能力是多种能力模块融会贯通形成的,能力模块之间具有某种递进或层次关系,正确划分实践能力模块是岗位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依据光伏岗位实际需求所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渤海大学已建成四个光伏技能综合训练模块(如图2所示),用于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主修能力的培养。四个光伏技能综合训练模块包括工艺模块、测试模块、EDA仿真模块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工程技术模块。工艺模块包括清洗、扩散、氧化、光刻、湿法刻蚀、干法刻蚀、金属膜蒸镀、退火、介质膜生长、晶片切割、芯片封装等若干子模块。测试模块包括半导体工艺过程参数测试、半导体器件成品参数测试、光伏发电系统参数等子模块;EDA仿真模块包括半导体工艺仿真、半导体器件设计、电子线路等子模块;太阳能发电系统工程技术模块包括光伏组件、光伏逆变系统、储能系统、高效光伏发电系统等子模块。各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覆盖了半导体测试与表征技术、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半导体器件物理、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EDA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学生可实现光伏技术规范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形成系统化、规模化、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与光伏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及选修实践教学内容,突出专业主修实践能力的“专”、“精”、“独”、“特”的特点。

  渤海大学新能源学院拥有辽宁省微电子工艺控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光电功能材料检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光伏发电控制与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实验教学平台,可实现晶硅太阳电池、小型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加工、表征、测试和组装工艺训练,为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工艺训练过程中,大学一年级属于奠定基础阶段。该阶段主要结合大学物理、工科化学和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兴趣。大学二年级属于技能养成阶段。该阶段主要借助一些专业课程关联的实践课程,如近代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现代测试技术和创新实践等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同时以开放实验的形式,加强学生对光伏技术有关工序的理解。大学三年级属于技能提高阶段。该阶段主要通过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测试实验和专业工艺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兴趣完成专业基本实践能力和专业主修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与工作岗位结合的实训内容的训练,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练的目的。

  在专业基本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开设大量综合实验和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在确定专业实验题目过程中,每年都根据人才市场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探索新的实践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各模块均开出多种综合性实验题目,学生可获得多种光伏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效地锻炼了光伏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主修实践教学过程中,渤海大学重点培养以下几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具体包括:晶硅片切磨抛加工;晶硅电池扩散加工;介质膜材料生长控制;电池组件封装;化合物电池制备。学生依据兴趣可选择培养:设备使用能力和工艺参数控制能力。具体包括晶片切磨抛加工设备的使用和工艺参数控制、晶硅电池扩散加工设备的使用和工艺参数控制、介质膜材料生长加工设备的使用和工艺参数控制、电池组件封装加工设备的使用和工艺参数控制、化合物电池加工设备的使用和工艺参数控制。在设备使用能力的考核过程中,主要考核方法为实操。在工艺参数控制能力的考核过程中,主要考核方法为论文和分析报告。并根据考核结果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

  渤海大学光伏专业依据岗位实际需求确定专业实践体系,并建立了可极大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模块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探索出一条适用于国内高校光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途径。学生可根据基本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和未来欲从事的专业技术岗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艺实验题目。从而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对老师、对实践课程的自主选择权。通过这种以学生为本的专业主修能力训练,让学生进入工作模式,扮演技术人员角色,进行具体操作,让学生把理论形态的实践能力转化为实践形态的实践能力。

  [1]王勃华.中国光伏产业市场发展及趋势[J].电气工业,2007,(7):30-31.

  [2]周雷,孙云龙,刘伟.光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1,7(10):121-122.

  沙特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海湾,西临红海,海岸线公里,以“石油王国”著称,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石油和石化工业是其经济命脉。沙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612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6%。沙特的天然气储量也极为丰富,沙特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63万亿立方英尺,居世界前列。

  沙特的国土中有一半是沙漠,境内没有长年流水的河流或湖泊,国民70%以上的用水依靠海水淡化,其每年生产的淡化水约占全球人工淡水的18%。其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年日照时间在3400小时以上。

  沙特目前以燃油发电为主,但随着环保问题的凸显,且当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技术尚未成熟,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天然气发电将成为沙特发电行业的主流,而燃油发电将逐渐退出主导地位,其原因如下

  天然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天然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重油比较,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有害物质大幅度减少。另外天然气还具有安全的特点,燃烧时不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密度比空气轻,即使泄露,也是往上空飘散,不易形成爆炸源。

  以联合循环运行的燃气轮机PG6581B型燃机(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此型号产品)为例:以天然气为燃料,透平排气温度较高,有利于提高蒸汽参数和汽轮机的出力。以天然气为燃料较以重油为燃料,功率提高4062kW,约提高10.7%;热耗率下降307kJ/kW.hr,降低约2.65%;排气温度提高25℃。

  燃料种类不同,不仅对同一种零部件的寿命有很大差别,而且维修期也大不相同,例如,英国JB公司根据已生产的燃气轮机的运行经验认为,对火焰筒而言,燃用天然气的寿命是烧重油的八倍、维修期是四倍。可见燃料种类不同,机组寿命差别很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天然气发电较重油发电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尚未发展成熟之前,将由拥有成熟技术的天然气发电占据沙特发电行业的主导地位。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能源紧张是当前全球最突出的问题,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最佳选择。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氢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根据沙特的地理条件,沙特最具有发展优势的可再生能源是风能和太阳能。

  据GWEC(全球风能委员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471万千瓦,较2011年增加近415万千瓦,增幅为10.23%。

  风能发电的优点在于:风能为洁净的能量来源,且是可再生能源;风能设施日趋进步,大量生产降低成本,在适当地点,风力发电成本已低于发电机;风能设施多为不立体化设施,可保护陆地和生态。

  风能发电的缺点在于:风力发电在生态上的问题是可能干扰鸟类;在一些地区、风力发电的经济性不足。

  风能发电对风速的要求:一般而言,若当地10m高度的年平均风速在3.5m/s以上,便可以进行可行性研究;但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风速大于4m/s才适宜于发电,且风力愈大,经济效益也愈大。

  风能发电可以分为在岸风能发电和离岸风能发电。那么从沙特本土条件和全球风能发电的趋势考虑,沙特应采用何种风能发电的方式呢?

  沙特政府1970~1982年对其20个城市地区进行了风力数据采集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对风能发电成本作出了测算,发电成本包括:投资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和资本成本。其中投资成本包括:风能转换成本、附加设备成本、输电网连接成本及计划、行业准入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包括:维修成本、保险成本、监测成本和管理成本;资本成本包括利息及偿还贷款的成本。

  经监测,无论采用2500kW、1300kW还是600kW风机,Yanbo的发电成本最低,次之是Qaisumah。据相关资料显示,Yanbo在地平面以上10m的年最大风速为25.65m/s,年平均风速为4.63m/s。另外,Yanbo位于沿海地区,达到发电要求的风速占全年的50%以上;而位于内陆的Qaisumah,符合发电要求的风速占全年的45±5%。因此我们认为如果采用在岸风能发电,在Yanbo建立风场是最为适宜的。

  在沙特相关的研究资料中,研究人员选择了Abu Ali Island (位于北纬27°18′03″,东经49°41′57″)和Jebel Abu Kharuf(位于北纬27°22′26″,东经49°10′21″)进行对比,监测时间自1993.05~1995.11。经对比得出,Ali Island年平均风速为5.43m/s,Abu Kharuf的年平均风速为4.9m/s。由此可以看出,离岸年风速比在岸年风速高,更适合发电。

  2011年有媒体报道,离岸风能发电比在岸风能发电的成本高出30%~50%,原因在于离岸发电设备费用、运输费用和海上安装费用。但是离岸风能发电的高能效可以抵偿其成本的30%,且不会占用陆地、减少了对居民的噪声污染、海上风力较为平稳、风速较高,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高成本问题将会被解决,离岸风能发电将逐渐被市场认可。

  太阳能发电分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发电两大类,因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已较为成熟,且已投入商业运营中,其技术在商业运营中不断完善、发展,故短期内太阳能光伏发电仍是太阳能发电的主力军。但从长期看,随着太阳能光热发电的技术不断成熟,且在商业运营中不断实践,其建设成本将不断降低,有机构预测,预计未来10年内,技术相对成熟的槽式系统的建设成本仍有望下降30%~40%,而其他技术类型的成本下降空间则更大。另外,沙特70%以上的用水依靠海水淡化,而太阳能光热电站的蒸汽余热可以进行海水淡化。可见太阳能光热发电带给沙特的将是双赢的结果,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淡化海水。

  太阳能光热发电(CSP)分为抛物面槽式、集热塔式、抛物面碟式及线性菲涅尔式,这四种类型的技术特点、性能及成本对比见表2。

  抛物面槽式表所使用的技术以非常成熟,建设风险较小,但缺点是耗水量大,发电效率较低;集热塔式工作温度较高,可达800~1000℃,使其年度发电效率可以达到17%~20%;由于管路循环系统较槽式系统简单的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潜力都比较大;采用湿冷却的用水量略少于槽式系统,但定日镜的跟踪系统在结构和控制上比槽式系统复杂;线性菲涅尔式结构简单、能够直接使用导热介质产生蒸汽,故其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但聚光器效率低,致使年发电效率仅能达到10%左右;抛物面式蝶式发电效率比其他三种方式高,可实现灵活部署的模块化,既适合以数百千瓦的规模进行分布是部署,又可以构建数百兆瓦的大型电站,发电过程中不需要用水进行冷却或导热,仅需要少量水用于设备清洁,但较难配置储能系统,在使用该技术建设大规模电站时,所输出电力的可调度性将会较低。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抛物面槽式因技术成熟度高,在运行和建设的CSP电站中的权重分别接近94%和95%,而技术成熟也意味着其进一步提升效率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只能通过更大规模的生产降低一些成本。相对于抛物面槽式的“线聚光”,采用“点聚光”的集热塔式和抛物面蝶式能够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且其技术也逐渐获得认可,采用这两项技术的多座商用电站(或大型实验电站)已于近几年建成。另外,从下图1中我们可以获知,在已完成规划的项目中,集热塔式和抛物面蝶式的权重迅速攀升至30%和18%,其价格竞争里也正逐渐接近抛物面槽式系统的水平。随着集热塔式和抛物面蝶式系统设备生产规模的扩大,加之他们的系统效率仍有相当的提升空间,此两类CSP电站的建设和发电成本下降的速度将明显快于抛物面槽式系统,最终呈现出明显的价格竞争力应当只是时间问题。

  综上,太阳能光热发电中集热塔式和抛物面蝶式系统的市场占有量将逐渐增加,而集热塔式将成为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的主力军。

  目前沙特发电行业以火力发电为主,而火力发电中以燃油发电为主,天然气发电次之。众所周知,当今火力发电技术已相当成熟,因此短时期内,沙特发电行业仍以火力发电为主,但是火力发电中的天然气发电的市场份额将逐渐超过燃油发电的市场份额,其原因正如本文2.1中所述,即天然气发电较重油发电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态环境。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完善,并结合沙特的地理条件及沙特政府的愿景,从长期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也将成为沙特发电行业的重要力量。

  尽管目前已收集的资料中没有迹象表明沙特已拥有风能发电,但是沙特政府很早就对本国适合风能发电的地点进行了风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若以风力衡量Yanbo是最适合建设在岸风场的地点。同时,沙特的研究人员还监测了离岸风力和在岸风力,证明离岸风力较在岸风力更适合发电。遗憾的是因沙特没有风能发电,故本文2.2.1中没有对在岸风能发电和离岸风能发电在沙特当地的发电成本进行比较。目前在世界上离岸发电的成本高于在岸发电的成本,而离岸发电成本的降低仅是时间问题。

  太阳能发电已进军沙特的发电行业,虽然目前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但随着太阳能光热发电尤其是集热塔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集热塔式发电也将成为沙特发电行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企业发展与外部环境有着紧密联系:环境既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约束。 “从广义上说,环境就是组织界线],也“可以将组织环境视为环绕在组织之外的,能对组织产生影响的一切事物”[2]。本文中环境是指一切影响电网企业战略决策、经营效益、经营行为的外部因素的集合。如经济、政治(政策)、技术、社会价值观、市场容量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环境不断变化、发展形势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企业运营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辨识、预测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异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电网企业除面临盈利模式转变,还要应对经济周期波动、新型城镇化推进、电力市场放开、环境保护加强、清洁能源替代等一系列外部环境变化。

  Aguilar.Francis[3]最早用“ETPS”模型来表示经济、科技、政治、社会四种宏观外部环境因素。1999年美国学者Johnson.G与Scholes・K[4]首次提出PEST 模型,分析行业或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随后,法律(L/legal)、教育(E/Education)与人口统计(D/Demographics)等因素也被其他学者纳入模型中,出现PESTLE、PESTEL、PESTLED等扩展形式。在国内,王婧慧运用PESTLE模型对山东地炼企业风险进行了分析[5];温兆琦[6]结合PESTLE和SWOT对海南外包服务示范区进行了研究;赵玲、姜一川[7]利用PESTLE对审计环境变化对内部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电网企业外部环境研究取得成果较多,常久、黄琼等人[8-11]运用PEST分析了电力企业大环境,据此提出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电网企业外部环境研究除战略研究以外,还包括工程项目建设外部环境研究[12-15]以及电网公司资产外部环境研究[16, 17]。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一些不足:已有成果分析了外部环境对电网企业的直接影响,但未提及各环境因素对企业的间接、叠加等复杂影响;研究内容未能涵盖发电能力、自然因素等电网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一些研究中应用实证分析方法来定量分析,往往只片面或部分说明问题[18];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电端、输配电和售电侧分离,发电能力(Generating)和自然因素(Natural)成为影响电网企业运营与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为完善电网企业外部环境监测模型,国家电网湖北电力课题组于2015年开展了关于《城镇化推进对公司运营及电网发展影响》(SDHS201406)的实地调研(以下简称课题组),课题组在PEST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自然环境(N)及发电能力(G)两个新约束因素,形成PESTNG模型。

  模型的建立和使用要采用规范的方法,能较好反映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方便资料收集及便捷使用。本文中PESTNG模型的建立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模型建立有科学理论依据。根据系统资源约束理论[19],电网企业运营受到市场需求以及供给能力为主的系统约束;政策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以及技术因素影响电力的供需平衡;这些因素影响方式或独立,或耦合,或次第展开,可以是直接影响或派生影响或综合影响;重大而根本性的影响,会导致电力经济系统分叉,按照新的逻辑延续发展,如重大电力体制改革、储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厄尔尼诺现象等。模型应该能监测到引起系统分岔的重大变革因素,也应该观测到影响系统稳定性的扰动因素。

  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开放系统,外部环境与企业又构成较高层级的系统,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依赖。模型要从电网企业与外部环境组成的整体系统出发,涵盖影响电网系统运行的各个因素;同时又要反映环境子系统对企业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

  模型要以程序易操作、资料可获得为前提,模型需要的资料应有权威、公开、稳定、方便及合法的信息来源。监测方法便于推广应用,结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决策和统一思想,便于风险预警及风险预案实施。

  模型要涵盖影响电网企业发展的共性因素,能适用现有的电网企业,分析逻辑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分析方法及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①政策环境(Political):包括政治外交以及政府颁布的各项政策等,如“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环境、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等政策规章、法律条例等,中央和地方电力体制改革系列政策;

  ②经济环境(Economical):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收入分配、产业结构、货币政策、税收等,新型城镇化,光伏扶贫等一系列经济措施,其中经济总量的波动是核心因素,它能直接导致电力过剩或者短缺;

  ③社会环境(Social):社会因素包括人口、心理、价值观、文化、社会责任、传统习俗等,特别是经过互联网自媒体传播后,这些传统因素被加上了信息杠杆,影响效果成倍增加;

  ④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包括电力领域新技术新、新材料、其他相关领域重大技术创新等,如储能技术;

  ⑤自然环境(Natural):包括气温气候、地理、自然灾害等,如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2016年正在发生的厄尔尼诺引起的一起列灾难;

  ⑥发电能力(Generating):包括装机容量、新增电源等,其中,分布式能源与新能源对电网产生重影响。

  本文主要选取与实际情况联系紧密,影响重大或社会关注度高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说明。如图1。

  电网企业与外部环境构成了适应性复杂系统。其复杂性不仅表现在环境要素繁杂且难以把握变化规律NG体育官网,还表现在各要素对企业影响路径彼此纵横交织,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网络系统。由于各要素发生变化的时间、方式、频率等各不相同,导致其对企业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路径各异。电网企业运营中,每一个外部要素作用于企业时有不同的传导途径,或直接、间接或叠加,各种影响路径互相交织,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如图2)。P、E、S、T、N、G六大因素构成电网系统A的发展环境,系统中各维度环境因素与企业形成一个网络,电网既受到来自系统网络的约束,又离不开系统中外部资源的支持。电网企业与外部环境构成的系统,包含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环境因素与企业之间动态作用过程。

  本文从政治政策、经济、社会、技术、自然、发电能力六个维度阐述外部环境对电网运营的影响。

  政策环境以国际协定、政治决议、政策制度、法律规章等为表现形式,影响电网业务、盈利模式、法定地位等。“一带一路”政策为电网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新机遇;新电力体制改革把电网公司盈利模式从赚取差价切换到收取电量过网费,已进行试点改革的深圳被预测未来三年(2015-2017)收入将会减少24亿元;新《电力法》的修订,有利于建设规范、公正、公平的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主要通过市场容量和市场需求影响电网企业。当前,经济增速放缓,根据国电董事长乔保平个人预测“中国电力行业产能过剩或在20%以上”,市场需求减小,影响了电网公司收益和行业繁荣度;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将有大量高精尖产业涌现,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将随之提高;经济适度增长,电网投资增多,利于电网建设,经济增长过热,负荷急速增长,对电网形成冲击;低碳经济要求电网接纳新能源,对电网运行稳定性有潜在影响。

  社会环境主要通过“人”这一要素,从市场需求、社会舆论和树立企业形象等方面影响电网企业。城镇人口增多、消费观念转变、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春节等传统节日带来用电需求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带来需求转变,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显得尤为迫切;互联网和自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使得电网企业的舆论环境极为复杂,尤其在雪灾、“尼伯特”台风等突发事件中,企业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及时公开信息对树立企业形象极为重要。

  技术环境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从需求和输配电能力影响电网企业,包括以下几类:一,输配电领域新技术直接提高电网输配能力,如特高压技术能远距离输送电量,减少电量传输耗损;二,相关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会给电网公司调峰能力和电能质量造成影响,分布式能源技术发展及其接入带来电压闪变等挑战,石墨烯技术能减轻清洁能源的不稳定性;三,其他领域技术发展形成新的电力需求,耗能行业重大技术创新加速行业扩张,增加需求。

  自然环境对电网企业的影响主要源自地势、气候等,表现在电力供给和电能质量两方面。一,资源分布不均,电能分布具有地域特征,地理区位导致电源与电网建设不协调。风电厂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及华北地区;沿海等发达地区少发电点,电网建设较完善,西部地区与之相反。二,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具有不确定性,气候因素造成电能质量下降,不利于电网调峰。三,用电受气温影响,夏季、冬季为用电高峰期。四,火灾、地震、厄尔尼诺现象、极端气候等自然灾害给电网资产设备造成重大损失。

  发电要通过发电量和电能质量影响电网运营。一方面,发电能力提高意味着供给能力更有保障,更多的电量经过电网传输,可收取更多过网费保障收益。同时,发电能力是应对用电高峰期的重要法宝;但分布式电源[20]增加供给,其大量接入出现电网闪变、谐波污染、电压不稳等现象;水电[21-23]、风电[24-26]、光伏发电[27,28]等新能源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电能质量不稳定。

  不同场合关键影响因素不同:汶川地震及尼伯特台风肆掠期间,N是关键影响因素,新电力体制改革政策出台时P为重大影响因素,第三代核电技术突破时T为关键因素等。

  PESTNG模型中E和G分别代表电力需求侧和供给侧,P、S、N、T四个要素变化会影响供需发展平衡。供需平衡,则电网企业及其外部环境构成的系统平稳发展;当P、S、T、N发生巨变,系统远离平衡,会对电力系统运营产生重大冲击。外部环境因素按影响路径分为直接、间接、叠加等路径。

  直接影响是指外部环境要素的变动直接对企业产生作用,导致企业改变阶段经营决策和行为,影响路径较直接、明晰(如图3)。“新常态”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长期保持在中告诉6%-7%之间,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将使中国经济进入新通道。2016年中国首次进入电力过剩时代,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博弈将给电网企业带来影响。

  根据图2所示的PESTNG模型,直接影响路径有6条:E―A、P―A、S―A、T―A、N―A、G―A。现实中往往是多个因素耦合作用于电网企业,以经济(E)和发电能力(G)为例说明。

  当E和G均衡发展时,有两种情况:经济增长乏力,发电能力也因某种原因减弱,模型中E与G均衡下降,电网稳定运行,但对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当E和G均衡增长,即经济发展带动电力投资增加,约束趋缓,此时,企业获得更高经济效益。但电网企业可能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约束,如环境约束。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经济与电力增长时,火电规模同步扩大,排放废气增多,导致空气污染加重,政府为缓解大气污染强制要求电网企业接纳新能源;E和G处于非均衡状态,也分两种情形:经济增长幅度大于电力增长速度,E>

  G,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电力供不应求,电网企业制约经济发展,电网稳定及效益都会受到影响;当发电能力G显著提高,经济发展跟不上或者经济下滑,市场需求不足,电网企业投资变成沉没成本。可见约束变迁和约束传导是一个路径清晰而又复杂的现象:经济增长刺激电力投资,电力充裕提升了经济发展潜力;经济增长加大污染气体排放,大气污染呼唤新能源,而新能源发电对电网调峰和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间接影响是某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另一个外部环境因素传导至电网企业,对其产生影响。在模型中表现为E(经济)不直接作用于电网企业,通过P(政策)来影响电网企业运营,影响路径较复杂(如图4)。以E为例,有4类简单影响路径:E―P―A,E―S―A,E―T―A,E―N―A,间接影响共有6个维度,24类影响路径。

  调研发现,企业运营中,最常出现的间接影响有两类:E―P―A,经济环境变化促使政府出台政策调整电网企业发展,经济下滑时,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等;N―G―A,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冬季,水电和新能源受到自然环境影响,给电网调度和调峰增大难度。

  另一种间接影响路径是某外部环境经过三个及以上环境因素达到电网企业,影响路径更复杂。电动汽车对电网运营的影响就是典型复杂间接影响。雾霾频繁出现引起广大居民和政府的关注,机动车排放是加剧雾霾的来源之一,电动汽车成了缓解雾霾的重要途径。为减轻雾霾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国家出台了免征购车税、充电设施奖励、党政机关采购等一系列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利好,技术发展以及环保意识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迅速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伴随着充电桩的大量建设,充电桩大量接入导致电网负荷增加,加剧负荷峰谷差,用户充电时间不确定和充电负荷的随机性,增大了电网调控难度[29]。电动汽车影响电网企业A的路径总结为N―P―S―电动汽车(T)―A。当然,充电桩接入电网要达到一定规模才会给带来上述影响,并且要根据当地配网构造实际情况来区分,电网薄弱地区更易受影响。

  叠加影响指某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双重路径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自身能直接影响电网企业,又能通过其他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电网企业,影响路径更复杂(如图5)。以E为例,E能直接影响电网运营,同时也能够通过P扰动电网稳定。各环境因素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叠加影响经常出现。下文以自然环境对电网企业影响为例阐述叠加影响。

  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具有可再生、清洁无污染的优势,对我国构建多元化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因而获得了重大发展机遇。《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指出,“要积极开发水电、大力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到2020年完成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2015年,水电、火电、太阳能发电量占比分别为19.9%、3.3%、0.68%,远没有达到目标。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接入电网。水电受河流汛期影响、风电受风力大小影响、光伏发电受日照影响,河流、风力、日照等自然因素都不可控,且难以预测,这直接导致电源不稳定,造成电网调峰、调频能力下降。一旦河流汛期、风、日照等自然因素达到极端天气状况,形成洪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会直接破坏电线、塔杆、变压器等设备。在发生自然灾害期间,自然环境对电网企业的影响路径遵循:N―G―A,N―A。

  PESTNG模型应用步骤如下:一,收集资料,通过获取信息渠道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渠道多种多样:政治环境关注政府或权威机构网站,如发改委、能源局、中电联、经济环境关注国家统计局、政府经信网等;社会环境可通过关注与电力相关的报纸、新闻媒体及自媒体;技术环境可通过跟进电力领域内重大技术发明和专利发明,比如特高压直流用新型导线研制等,跟踪记录气候变化总结当地自然规律,关注重大电力建设项目可追踪发电能力的变化等;二,分析整理搜集的资料,讨论确定事件或信息归属维度,辨识造成影响的根源,影响程度;三,利用模型分析可能的影响路径并确认;四,以影响路径为线索,预估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消除或减缓环境影响,形成分析报告。

  电网企业属能源基础性产业,其稳定性至关重要,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管理及分析能力就尤为重要。PESTNG模型是针对电网企业监测和分析外部环境变化的概念模型,要素涵盖全面,理论依据新颖,能广泛适用于现有电网企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实际环境监测中,并不是模型每一种影响路径都会实际发生,发生了也不一定达到影响电网稳定运行或者持续收益的程度;外部环境因素对电网企业产生的影响是可变的,影响变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阈值,实质性影响才会发生。为促进电网企业发展,根据PESTNG模型提出以下建议:充分利用国家新一轮振兴经济的相关措施,充分解读判别经济发展趋势,利用新型城镇化、中西部开发政策、精准扶贫等政策机遇,依托政策加大农村电网投入,完善农村电网布局;抓住经济转型的时机改善能源结构,深入推进“以电代煤”和“油改电”,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当地政府及社会保持良好沟通,对于突发事件及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自媒体消息,引导舆论,消解公众负面情绪;关注智慧电网技术、石墨烯储能技术等重大技术创新并及时做出战略调整;完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实施安全演练,针对今年超强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做好风险防范;完善电网网层构建,积极跟进储能等新技术,减弱新能源给电网稳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1]傅严,李柱流.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64.

  [6]温兆琦.浅谈开发构建海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区――基于PESTLE和SWOT分析方法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3(20):140-141.

  [7]赵玲,姜一川.审计环境变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基于PESTLE模型的理论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4(10):36-39.

  [8]常久.中国电力建设集团HB电建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0]杨龙.基于PEST和SWOT重庆电力公司发展战略压研究[D].重庆大学,2009.

  [11]崔和瑞,葛静.基于SWOT-PEST分析范式的新疆电力公司发展战略研究[J].电力学报,2013(03):203-210.

  [12]刘宁.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3]李焱.电网建设:外部环境亟待完善[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6(06):28-30.

  [14]肖保国.电网建设的外部环境问题探析及对策[J].四川水力发电,2009,28(4):139-142.

  [15]张洪.湖北荆门电网建设外部环境的思考[J].湖北电力, 2007(S2):57-59.

  [16]闫庆友,王小雅.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外部环境主体识别[J].水电能源科学,2012(05):185-187.

  [17]张勇.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0.

  [18]赵锡斌.企业环境创新的理论及应用研究[J].中州学刊, 2010(02):38-42.

  [19]赵建华.系统资源约束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06.

  [20]胡泽春,宋永华,徐智威,等.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04):1-10.

  [22]李世伟.小水电上网对配电网的影响[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2,34(4):48-51.

  [23]王海鹏,袁荣湘,范群英,等.小水电集中上网地区无功电压影响与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05):155-157.

  [24]傅旭,李海伟,李冰寒.大规模风电场并网对电网的影响及对策综述[J].科技综述,2010(1):53-56.

  [25]何乾.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对电网的影响分析[J].机电信息,2015(06):150-151.

  [26]姚咏泉,裴晓东,赵杰.锡林郭勒地区风电现状及对电网的影响[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9,27(2):5-6.

  [27]丁明,王伟胜,王秀丽.大规模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影响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1):1-14.

  课 题:本文为广东省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新能源与节能照明”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编号:JD201384)成果。

  “低碳经济”致力于发展其他清洁能源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能源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特征显著。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比现在降低40%~45%,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当前的基本国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重申了“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低碳经济直接带来高技术人才的缺口、专业人才的匮乏。未来几年内以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电动汽车、LED节能照明灯具等为代表的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减排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相关专业,将更加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青睐。2008年以来,笔者学校开始筹建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2010年正式开始招生,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别是经历了光伏产业发展低迷的考验,我们对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创办的一般规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创建新专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需要统一规划、协调。高等职业教育新专业的设立,要依据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形势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谋求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市场和就业机会。既要看好产业背景的发展,又要着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和特色,把握专业设置和拓展的重点和切入点。

  高职新专业的定位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地区产业背景、师资水平、学生与家长意愿、市场前景、技术难度与技术复杂度等。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由于地区产业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不同,学校的办学优势、学科基础不尽相同,培养目标也不一样。新能源应用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大类专业,目的是培养新能源与照明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新能源应用技术分为两个主题,主要研究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以及节能照明领域的工程问题,包括规划设计、制造施工、工程管理、产业经营、统计运筹、金融财务与售后服务等,其涉及的学科与行业之广可见一斑。学校的新能源应用技术新专业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办出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独辟蹊径,确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顺德是家电之都,有较强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经过两年多的市场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应该以节能照明与新能源产品开发为主,着力于新能源下游产业,侧重于太阳能路灯、逆变器、LED节能照明产品的开发设计、安装维护、产业运营与工程管理等。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电、机械、制冷、通信与电气自动化行业的优势,在太阳能路灯设计、LED照明产品设计方面形成特色,并逐步在照明系统设计、新能源工程应用等方面形成新的增长点。

  高职教育是经济、社会、市场发展变化的“函数”。我们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市场分析: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态势与走向,国家新能源与节能照明相关的宏观政策导向;二是中观经济环境分析――华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行业布局的组合与分解,特别是佛山市与顺德区的相关产业政策、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与纲要;三是微观经济环境分析――地区企业的主流产品与技术要点、岗位供求及其对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兄弟院校相关的教育市场分析等。

  顺德正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谋求升级换代,而新兴产业也在加紧培育当中。目前,顺德的新兴产业取得突破:部省共建OLED产业基地、彩虹集团OLED项目落户顺德;富信电子与中科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半导体发电;国家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落户顺德,与中山大学合建光伏研究院等。经调研,在本校学生就业的珠三角地区有新能源相关企业3000多家,节能照明相关企业近万家,其每年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在2000人以上。由此可见,本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即使在光伏电池制造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光伏发电控制器、逆变器、节能照明领域也足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在明确了新专业的定位和切入点以后,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学校采用通专结合的课程模式,包括职业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四大模块。

  (1)职业素养课程模块。该模块由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方面的课程组成。其中大多数课程是全校统一规定好的,一般不可调整和改变。本专业通识选修课程主要是市场营销与生产管理。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方法。包括技术基础课(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与CAD、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电子产品制造工艺、C语言编程、单片机技术初步、电子线路CAD、PLC编程基础等主干课程)。

  (3)专业技术课程模块。该模块是专业核心,体现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与学科发展建设方向。包括可再生能源与风光发电子模块(课程主要有新能源发电系统安装与设计、先进能源技术与风力发电原理)、节能照明子模块(开关电源与LED驱动技术、现代平面显示技术、LED照明工程与施工)两大必修子模块。选修课设置主要体现专业前沿与行业发展方向,课程主要有:前沿知识讲座、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动机与控制原理、ERP软件应用、创新方法概论等。

  (4)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平台,是理论学习和创造性研究、开发、设计的结合点。因此,实践教学成为三年教学进程的主线之一,实施“全过程、递进式”培养,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行业企业参观调研和现场工作实践,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专业技能。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电子线路CAD实训、社会实践、开关电源与LED驱动课程产品设计、新能源发电系统安装与维护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新能源应用技术作为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边缘性专业。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要抓住重点核心课程,逐步形成本校的特色优势,并在实践中不断对教学计划、大纲进行补充、完善和修正。

  师资队伍建设是新专业创办的重点,学校在新能源发电系统设计、照明工程与施工等方面的师资缺乏;在施工、统计、营运、维护等方面的师资力量较弱;在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生产运营管理、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电子信息等方面有较强的基础。我们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合理调配全校的师资力量,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将新专业的师资增加了8人,老中青结合,高中初级职称搭配,改善师资结构,形成师资梯队,为新专业建设打好了基础。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科技创新、校企合作和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本专业实验场所面积较为充足,实验环境良好,学校为支持新专业建设,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开关电源与LED驱动技术实验室、新能源发电技术实训室,加上原有的PLC技术实训室、电子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室、电动机控制技术实验室等,形成了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体系。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在实验室上课,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这些措施为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建立良性互动校企合作关系的重要舞台。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导,建立了有效完善的管理机制。一是联络人制度。配备专任教师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联络人,负责双方沟通,同时利用学校资源,整合多学科力量帮助解决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问题,攻关各类技术难题等。二是校企合作机构设置。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实验与生产设备资源,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三是创建教、学NG体育官网、做一体化课堂。实现智力因素与生产要素、教学环境与现场工作环境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训,密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就业市场的双向联系,发挥企业顶岗实习对改善就业的促进作用。本专业先后与彩虹集团佛山平板显示有限公司、美的照明、国星光电、高迅电子、海信多媒体、盈科电子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了学生校外实训基地。

  新专业的发展壮大,高职专业品牌的确立,培养品质的提升,取决于参与及服务于行业的程度,取决于专业在行业的科研技术实力与地位。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努力贴近行业需求,提供技术支持,营造技术优势,以此提升行业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并为自身资源扩展、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赢得生机与活力。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逐步实现三个领先――“实验条件领先,技术水平领先,教学方法领先”,实现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的整合,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贡献率,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新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与行业企业的结合,积极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运行和质量评估工作,反馈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情况。以逻辑线索和市场性需求线索为依据,建立起实践教学基地和就业基地。

  新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其他相关专业的支撑。学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智能家电、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都有1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这为新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专业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职能部门的共同任务,离不开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共同支持。以科研工作为例,可以围绕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所涉及的领域,组织协调相关学科专业,如机电工程、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通讯、经济管理等,以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安装,LED照明系统设计安装,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生产、管理、通信、设计、监控等为研究重点,发挥特色优势,在为新专业创建服务的同时,为学校的科技工作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对科技处的组织、协调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专业建设涉及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学生工作与就业指导处、高职研究所、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把握新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把新专业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为新专业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新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锐意进取,脚踏实地。

  高职培养的不仅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能在现代企业中,适应现代组织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能够从事产品研发、制造、管理的各类工程师(如PE产品工程师、FE设备工程师、QE品质工程师等),更进一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工程人才与社会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考核要改变传统的一考定天下的做法,结合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思维,设计精细量化的质量标准,用数据说话,用类似ISO的指标体系控制教育质量,同时保持学生的个性化、多样性、创造性与精神性仍是评价体系追求的目标。

  有效沟通、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有效团队工作、管理时间以及责任感、变化的适应性和职业道德等特质通常被描述为通用技能,这些技能成为工作绩效的基础,成为职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学习的根本。目前,通用技能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重视。21世纪竞争和变化的工作环境对劳动者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许多对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劳动力市场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更需要这些通用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与制造工艺。高职教育不仅仅要停留在工作和职业技能的层面上,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框架中,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其次是培养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取胜的通用技能(比如,礼仪、沟通、创新、团队、外语、自学能力

  本文总结了笔者学校在创办新能源应用技术新专业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分析了新专业建设过程需要解决的一些核心问题,对其他院校的新专业创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集合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传播等等功能;新专业的创办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建设,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科技开发为支撑,以技术提升为重点,实现产、学、研的深层次紧密合作,从而赢得良好的就业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广泛的社会赞誉。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教育部要求高校培养互联网低碳等新兴产业人才[N].中新网,2010-03-10.

  [3]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R].中商情报网.ng体育28ng体育28ng体育28

搜索